地形的总体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二级界线:昆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第二三级界线:大兴安岭一一太行山一一巫山一一雪峰山。各自特征如下:
①第一级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②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有内蒙古、黄土、云贵高原,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盆地。
③第三阶梯:500米以下,有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以及东南丘陵、辽东、山东丘陵。
④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占2/3)。
(3)山区:山地、丘陵、崎岖高原统称山区。
(4)山脉纵横交错。我国多山,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其他地形镶嵌其中。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的分布:
(2)走向:山脉脉络延伸方向。
东西走向:①北:天山—阴山;②中:昆仑山—秦岭;③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①东:台湾山脉;②中:长白山-武夷山;③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台湾山脉主峰玉山(3997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大别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海拔>6000米,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4.43米。
还有: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
附:中华五岳:东岳泰山(鲁)、西岳华山(陕)、北岳恒山(晋)、南岳衡山(湘)、中岳嵩山(豫)。中华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四大高原
a.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特点:①世界最高、我国最大(占全国1/4);②多大山脉,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是山,近看成川”);③多雪山、冰川、大河源头、多湖泊(为高原湖区)。探究:高原形成原因。
b.内蒙古高原:甘新边界,祁连山麓-大兴安岭,南到长城。
特点:①第二大高原;②地面坦荡,是重要牧场(“天苍苍、野茫茫”);③经度地带性显著: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中部多草原。
c.黄土高原:长城-秦岭,祁连山东端-太行山。
特点:①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区;②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高原黄土和水土流失成因】
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风力沉积作用)。黄土层土质疏松,地面植被覆盖率低,夏季多暴雨,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其生态环境脆弱,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贫困。但矿产丰富,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干燥性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
d.云贵高原: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特点:①地面崎岖,起伏较大(“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②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形发育(路南石林);③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④有许多“坝子”(山间小盆地)。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
云贵高原因为石灰岩分布广泛,本地气候湿热,长期受流水的溶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但其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四大盆地
a.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
特点:①中国最大内陆盆地;②有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多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天山、昆仑山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绿色通道。现在发现储量较大的内陆油气田。
b.准噶尔盆地:北疆,阿尔泰山-天山。①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②沙漠广布,风蚀作用明显。
c.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特点:①地势最高盆地,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②气候干燥,东部多沼泽、盐湖。③矿藏丰富(“聚宝盆”)。
d.四川盆地:四川省东部,青藏高原-大巴山、秦岭-巫山-云贵高原。
特点:①中国最大外流盆地,周围山岭、高原环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②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有肥沃紫色土,灌溉便利(都江堰),物产富饶。(“紫色盆地”、“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成因】
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
特点:①我国最大;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中部稍高;③黑土广布、低地多沼泽。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黄海之间。
特点:①我国第二大平原;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典型冲积平原,黄河是其形成的主力军。
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到海滨。
特点:①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呈狭长型;②地势低平,断续相连,由江汉、鄱阳湖、洞庭湖、长江三角洲组成;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典型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主要丘陵
与平原交错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辽东、山东和东南丘陵。海拔在200~500米,多开辟成梯田、果林,或栽培经济林木。有泰山、黄山、庐山、桂林山水等风景名胜。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地势西高东低:
a.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b.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c.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水能。
②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高原发展畜牧业的条件良好,山区在发展林业、畜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③山区面积广大(占2/3):不利于发展种植业,造成耕地资源不足;造成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在山区宜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a.中国地震带有:
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②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西部;
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b.我国火山分布:“死多活少”,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c.泥石流分布: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