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校园
正规指导
全科学习
封闭管理
18039506087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高考资讯

高中生活从学科选择到人生规划

浏览:957

专家指出,选课走班与学生的职业规划息息相关.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高中生活从学科选择到人生规划

中考之后,对于马上到来的高中生活,即将步入新阶段的学生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在新高考改革下,首先要接触的是"选课走班".选课走班主要是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不同需求,为高考做准备.有专家指出,从选课走班的那一刻开始,孩子的选择基本上就与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走向息息相关.


事实上,不少中学已经开展了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进入高中的学生该如何利用好"走班选课"模式来提升自我?又该如何做好高中生涯规划?


选课走班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020年,北京市将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本科招生录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选考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选课科目为"6选3"模式,可有20种选择组合.


这种模式下,高中教学开始实施"选课走班",各学科分类别、分层设计,具体做法是教室固定,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不同科目课程,去不同的教室上课,以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不同需求.


北京某重点中学教师李冬(化名)指出,在走班选课制度下,孩子们会选择自己擅长和喜爱的课程来学习,这种情况对孩子们的自我约束力要求比较高,如果孩子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甚至有可能因为老师的监管不到位,而出现逃课的情况.


"对老师们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李冬表示,"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心理和未来的职业方向,以及思维模式和学习风格进行合理的选课安排.如果发现某个孩子选的不太合适,我们还可以及时调整."


归结起来,高中的选课走班可分为"大走班"和"小走班"模式."大走班"模式,即全部学科、全部学生实行走班,即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加上选考科目等全部走班.此种模式对学校的管理和排课难度有较高的要求."小走班"模式,则是针对部分学科部分学生实行走班,主要是将大部分选择相同科目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选择其他科目的学生则进行流动上课.


学校该如何施行好选课走班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曾在2018年底的新高考改革与人才培养论坛上指出,建议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的规模大小、根据学生的选择性多少来进行调控.同时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能少走就少走".这是基于对学校资源和学生学习习惯的考虑,"走"多了之后易对学生不利.


(下转D05版)


重视高中生涯教育明确长短期目标


为了适应高中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方案,不少学校开设了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课,帮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阶段学习与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


李冬认为,高中生涯规划,需要学生在契合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自身特点,进行综合权衡,以此作出有效的安排.


杨志成表示,在高中阶段,学生生涯规划第一步要以学科为主,高一要完成的任务往往是6选3,但在此之前,要接受老师的学科规划指导,知道每个学科将来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规划未来.在高二,学生可以完成自我职业分析报告和未来职业方向与学科结合的研究性报告.到了高三,学生则要做人生规划.


同时,在三年高中生涯中,学生的发展空间很大,也极具可塑性,学生如果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期许,那对将来的迷茫就会少一些.因此,李冬建议学生们要做一个长期的目标,这样的话,才能把短期学习的明确性和长期的方向性结合到一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做高中规划时,学生一方面要认识到社会的实际需求,一方面要更高地去认识和完善自我.同时,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要不断认清即将步入的行业的发展前景,及时修正自己的理想.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李冬表示.


专家观点


学生需根据素质能力做升学规划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学生在进行选课走班的时候,还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于以前固定班级的教学,选课走班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中这一实现自我的阶段,学生应该先做好升学规划,因为新高考改革之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途径选择,比如普通高考,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素质能力做好升学选择.


其次,学生应按照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学业等级考试以及统一科目考试.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升学模型规划,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做出的选择以及相关的政策规定,来实现自己的升学规划.


声音


"中学生如何做好生涯规划?第一个是我想与我能的统一,第二个是小我和大我的统一,第三个是短期明确性与长期方向性的统一,第四个是职业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统一,第五个是规划职业与人格完善的统一."--李冬


问答


新京报:学生在高中三年如何做好生涯规划?


李冬:学生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潜能和职业要求.在做规划时,学生不应该单纯地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身能否做到.这部分的能力评价可以参考专业的性格能力测试以及老师和同学的评价.


学生在选课程和填报志愿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家庭和社会实用主义的影响,考虑将来的薪资,专业的受欢迎程度等.学生们在做规划选择的时候,应当在符合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符合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利益,把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相统一.


规划职业和人格完善的统一,是目前高中学生普遍面临的挑战.相对社会生活来讲,学校内的教育某些时候还是存在脱节的.学生们可能会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学生在自我规划的时候,要有完善德育的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以后扮演社会的角色做好准备.


新京报:学校应如何做好学生的生涯规划?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虽然目前不少学校开设了学生生涯规划课,但也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没有培养专门的老师来进行生涯规划课程授课.而有的学校则是把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独立出来,当成心理咨询来做.


生涯规划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自我认知,结合外部环境,确定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进一步实现目标的过程,它与传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都是不同的.学校要建立适合本校的个性化课程体系,要把课程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和社会公益活动全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更多认识自我,探索自我的空间.此外,熊丙奇还认为,学校应当在课程建设之外有相应的资源开发,进行开放办学,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来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